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打造银川都市圈西部生态屏障

白云缭绕下的贺兰山。(资料照片)

2017年6月,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银川段开始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时隔2年,昔日“伤痕累累”的贺兰山如今披上新装,重现生机。

5月7日一大早,记者驱车来到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银川段黄旗口管护责任区,这里是保护区划定的实验区,只允许少量限制性人类活动。经过近一年的自然修复,原生态的地貌逐渐显现。

细雨蒙蒙中,贺兰山云遮雾罩,山下花团锦簇,阵阵鸟鸣有风声雨声来和。徒步前行10多分钟,银川市西夏区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黄晓顺惊喜地发现,有大量马鹿活动的痕迹。而这里,曾是山上人家农家乐的旧址。“清退出的土地经过修复,为贺兰山中更多物种的繁衍生息腾出了生存空间,这就是人与自然相处之道。”黄晓顺说。

黄旗口管护责任区护林员王利宏10多年前承包了山下的70多亩地种植核桃。2017年,他响应号召,将果园上交。推平地上建筑、播撒草籽、淌水、管护,王利宏见证了贺兰山下由遍地农家乐、蒙古包,到山体修复、回归自然的全过程。“刚开始搬迁时,的确想不通、不愿意,因为舍不得。”王利宏说,10多年来,他种下的核桃树从拇指粗,长到了碗口粗。2018年6月,相关部门将他聘为护林员,就地管护这片林子,让王利宏欣喜不已:“我从小就在这里长大,一直喜欢树,喜欢这里的环境,留在这里守护它们,我打心眼儿里高兴。”

2018年9月底,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银川段生态环境整治工作全面完成。整治点达到40处,累计出动1.3万人次、1.12万车次、大型机械3540台次,拆除房屋约1293间,拆除面积约15.67万平方米,播种各类草籽2500余斤,修复生态面积约70.65万平方米……一组组数据,表明贺兰山环境整治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随着“伤痕”一点点被修复,父亲山带给人们的惊喜不断:摄影师捕捉到了山下自由奔跑的马鹿群影像;岩羊时常光顾管护区,成为护林员的朋友;世界极濒危物种贺兰山鼠兔现身……

父亲山不仅用宽厚的臂膊护佑银川平原,还成为银川都市圈西部的一道生态安全屏障。2018年11月22日,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拟保留单位、监督监管部门多次沟通协商,三方签署了拟保留项目“共管协议”,以维护和巩固贺兰山环境综合整治成果。

银川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已完成整治并通过自治区验收的整治点,今年,该市将继续加强生态修复工作,对14处拟保留项目,继续强化整治。同时,进一步做好硅石矿区再修复及复绿工作,严厉打击偷采盗运等违法行为,确保督查及整改工作成效。今年,将以建设大尺度森林和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为理念,通过人工修复完善贺兰山东麓浅山区生态廊道植物群落,继续开展绿色生态造林和景观示范项目,努力实现“绿色、高端、和谐、宜居”的城市发展目标。

未来2年,银川都市圈生态绿化将按照“东治沙、中理水、西护山”的总体要求,重点实施“一河两路三廊四大类型”生态廊道建设,完成约22.3万亩的造林绿化任务;保护“母亲河”,守护“父亲山”,理稳“湖城水”,构建生态环境的空间布局和生态系统,打造银川都市圈西部生态屏障。

整治前的神华宁煤集团汝箕沟上一上二采区。

整治后的神华宁煤集团汝箕沟上一上二采区。

整治前的贺兰山下黄旗口南果园风林山庄。

整治后的贺兰山下黄旗口南果园。

岩羊在山间觅食。记者王猛摄

憨态可掬的石鸡漫步山林间。记者王猛摄

贺兰山下的酸枣树沐浴在春雨中。记者徐佳敏摄

整治修复后的贺兰山披上绿装。记者徐佳敏摄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